《Geosensorial Wine Tasting》原著作者Jacky Rigaux(右)訪問Domaine de la Romanee-Conti前莊主
Aubert de Villaine(左)的合照(圖片來源:知味葡萄酒雜誌網頁)
寫在前面:
本文為本人2024年準備逐一發表的“
葡萄酒與品鑑的科學”系列文章的首部曲。旨在認識一個布根地古老的品鑑方式,還原布根地風土特徵的核心精神,並藉由現代科學研究的佐證,進一步分享給酒友理解味覺、觸覺、嗅覺、視覺甚至聽覺等感官感知在品鑑葡萄酒的過程中相互的關聯性。
我個人認為,理解”地理感知品鑑”,是如何欣賞布根地佳釀的重要手法。後續,我再逐漸再將釀造手法的更新、市場主導釀造風格、風土與科學的碰撞等等我個人也相當想知道的議題,經由自學的方式整理成心得在日後的文章中分享給同樣有著強烈求知慾的酒友們。
OUTLINE
一、書籍介紹
二、感官品鑑(Sensorial Tasting)
三、地感品鑑(Geosensorial Tasting)
四、體驗與實踐
五、結論
後記:品酒會規劃
Reference
一、書籍介紹
法文原文版:
LA DÉGUSTATION GÉO SENSORIELLE《Geosensorial Wine Tasting》是一本法文翻譯的英文書籍,法文原文版書名為:LA DÉGUSTATION GÉO SENSORIELLE,中文可以翻譯成《地理感知品鑑》或是《地理感官品鑑》,本文以下統一簡稱為”
地感品鑑”。2019年,我在伯恩的Librairie Athenaeum(雅典娜神殿書局)購得英文版,並於2020年,獲得Domaine Mongeard-Mugneret現任莊主Vincent Mongeard贈書(英文版),本文即為個人反覆閱讀後的心得,結合現代科學以及親身體驗後的自學總結。
英文版:
《Geosensorial Wine Tasting》
封面、封底為Domaine Mongeard-Mugneret設計的版本,內容與英文版一致
本書原著為Jacky Rigaux,他是知名的葡萄酒作家、地感品鑑專家,撰寫了許多有關人文科學和葡萄酒產區的著作。曾參加在上海舉辦的”風土復興國際葡萄酒文化研討大會”(簡稱“風土大會”),於席間對布根地風土的對話,有諸多精闢的詮釋!
英譯本除附錄外,僅僅64頁,看似易讀,其實難理解!(法式邏輯蠻迂迴的)需要反覆閱讀,細細咀嚼。有關於”地感品鑑”的描述與”技巧”,集中在P52~P58之間。
其他內容重點如下:
1.先把若干工業技術酒批判一輪(以美國與澳洲為首)
2.批評”嗅覺至上”的現代流行的品鑑技巧,並將此定義為”感官品鑑”,暗示與工業技術酒的崛起有一定的關聯性
3.闡述布根地風土存在的真實性,書中提到礦物、礦物感(mineral、minerality)等單字高達89次
4.強調任何出色的terroir葡萄酒的礦物感是無法通過嗅覺察覺的;它是通過味覺的感受~
5.持續強調嚴謹的品酒傳統在於欣賞一個地方的味道。
布根地產區風土的獨特性,全球唯一,孕育出稀缺、優質的黑皮諾佳釀,這幾年的價格也被”有心人士”炒作到不可思議的地步,這個趨勢短期不可逆。
分析當前消費者的感官品鑑習性後,”科技與狠活”對於布根地黑皮諾”香氣的複製”可謂不遺餘力,科技釀造的介入,布根地黑皮諾的”香氣”是可以被高度複製的,即使沒辦法做到滿分,但是在”品鑑的當下”(譬如配合溫度、醒酒時間等),是有機會做到極度接近的。這也就是我們常聽到:這支ooxx的黑皮諾聞起來好像布根地喔!這ooxx的黑皮諾與布根地一起盲飲,某某某根本分不出來,云云…
但科技釀造要複製觸感、口感則相對困難,本書《Geosensorial Wine Tasting》不斷強調"地感品鑑”的重要性,並不是法國人不知道鼻前嗅覺比鼻後嗅覺更靈敏的這個道理,而是希望藉由中世紀,因為時空背景開創出的一種古老的品鑑流派,讓消費者多多重視與利用口腔的觸覺、味覺,感受布根地風土的”傳遞”。這正是本書的核心主旨!
這本書除了倡導品鑑方式(地感品鑑),也崇尚生物動力法的種植模式,排除化學方式種植。核心就是種植階段少干預。提出工業種植如何改變葡萄酒的風味問題(事實上,生物動力法也有人為干預…)
個人認為,本書作者對工業葡萄酒(釀造工藝帶有科技與狠活)有較多的偏見,因為我漸漸發現葡萄的種植與釀造,有時候不見得可以用”二分法”。當前,所謂的”工業葡萄酒”與”風土葡萄酒”之間存在著若干模糊地帶。本書透露出”法國人的傲慢”,但我不得不說,在葡萄酒這個領域,他們有本錢傲慢,有底氣傲慢!
我也發現,為什麼古代歐洲主流品鑑技巧不善用鼻子(orthonasal smell,鼻前嗅覺)做葡萄酒品鑑的主要工具?而是強調觸覺、味覺(包含retronasal smell,鼻後嗅覺)?
這本書的主題:"地感品鑑”(強調觸覺、味覺以及鼻後嗅覺),源自於中古世紀的一種品鑑技巧,根據我個人整理分析得出的理解,這種古老的品鑑技巧之所以形成;有別於現代人很在意的”香氣”,其實具備幾個時空背景。具體可歸納如下:
背景1:
西元1312年,法蘭西卡佩王朝第十三位國王,腓力四世(法語:Philippe IV le Bel),成立了一個名為
Les Courtiers-Gourmets-Piqueurs de Vin(中文譯:葡萄酒經紀人,The Brokers-Gourmets Tasters of Wine))的業餘團體,這正是現代專業品酒師的前身。後來演變成在法國各大產區也都設立了類似的協會。用以鑑別葡萄酒的品質與規範價格。
Philippe IV le Bel (1285-1314)
"gourmet”是單字"dégustateur”的同義詞,比"dégustateur”除現的時間更早。法文的名詞"dégustateur”最早在西元1793年被定義為:“
以品酒為職業的人”,本文以下統一翻譯為”
鑑酒師”。這就是"地感品鑑”技巧的濫觴!
動詞時態:"déguster”(中文可譯:品嚐)在西元1813年才首次正式出現。
《Larousse dictionary》(拉魯斯詞典)對於動詞"déguster”的定義相當嚴格,意思是:“用一個人的味覺來評價固體或液體食物的味道和品質”在這定義當中,我們的其他感官是被忽略的。葡萄酒品鑑歷史的演進,現代版花裡胡哨的香氣描述在當時是罕見的。
背景2:
17世紀的
試酒碟(tastevin),直徑3~4英吋,深度1~2英吋,內部有半球型凹洞與十多根凹型肋條,這樣的設計其實是有”眉角”的!凹洞,用以檢測紅葡萄酒,凹型肋條,用以檢測白葡萄酒。
鑑酒師(gourmet)使用試酒碟進行品酒,為何偏愛”口感”的描述?。在提及舊的品酒方法的文本中,我們發現許多描述詞,這些描述詞在現代版”感官品鑑”中經常被忽視。
從13世紀開始,我們注意到使用了一些術語,如苦,精緻,堅硬,結實,精緻,坦率(口感),潔淨,宜人,純凈,愉快...濃郁,豐滿,高貴,有酒味,黏稠度...這些術語是在14世紀引入的。在文藝復興時期,引入了一些新術語,如一致性,活力,慷慨和質地(如緞子,絲綢...)。
幾個世紀以來,葡萄酒都是用木桶運輸的。但無法保證訂購的酒就是收到的酒。在法國大革命之前,在運輸前評估葡萄酒並證明其品質和原產地的角色屬於鑑酒師。
首先我們要知道,能幹到鑑酒師(gourmet)的人,絕對不是十多歲的年輕小夥子,以前的人均壽命不長,品鑑經驗需要累積,古人到了三四十歲已經算很老了,視覺與聽覺都會衰退。這些鑑酒師在黑暗的酒窖或倉庫裡,品嚐並驗證每個桶中的葡萄酒確實符合其規定的來源。鑑酒師們標配試酒碟(tastevin)當容器,沒有現代化的品酒杯具來評估葡萄酒的澄清度和增強葡萄酒的芳香。他們對原產地真實性的評估主要基於口感和質地。即使點蠟燭但光線不佳,”老人家”視力不好,頂多分辨酒體顏色的深淺,所以現代的”感官品鑑”會用到的”視覺”可以忽略。但嗅覺(鼻前嗅覺)不被重視的原因如下一段落描述。
背景3:
在那個年代,釀造手法並沒有”科技與狠活”的介入,布根地乃至於其他產區的葡萄酒,以當代定義的所謂”自然酒”的狀態存在。尤其當時發酵工藝沒有電子溫控輔助,更沒有釀酒顧問公司幫你分析葡萄汁狀態,釀出來的葡萄酒有點”奇怪的味道”是很平常的事,當時更沒有特殊造型的水晶玻璃杯具可以凸顯氣味(因為也不需要凸顯了…),自然而然,”地感品鑑”強調觸覺、味覺(包含retronasal smell,鼻後嗅覺)成為品鑑主流!
但是,時代變了!法國標準化協會(French Standards Association)將品嚐定義為“一種由嘗試、分析和評估產品的感官特徵,尤其是嗅覺特徵組成的操作。
"Le Conseil international de la Langue franaise"(國際法語委員會)重複了這一定義,並補充說:“
它可以或多或少地詳細和分析,因為它旨在將特徵分解為基本元素,以便將特定的味道與可識別的物質或一組物質(分析品嚐)聯繫起來。"另一方面,它可以通過簡單地表達所經歷的快樂或不快樂(享樂主義的品嚐)。”
隨著16世紀文藝復興和古典希臘文化的復興,享樂被視為品酒的一部分。人們對味覺進行了分類更多的辭彙出現:濕潤的,油膩的,收斂的,乾燥的,甜的,鹹的,酸的,黏液的,苦的...這是過去的法國人(或指廣泛的歐洲人)對葡萄酒品鑑的詞彙,但您可以發現,幾乎都是觸覺或味覺詞彙,鮮少現代版以香氣為主流的形容品酒辭彙。下一章節,我們來看看當代品鑑的主流:”感官品鑑”
二、感官品鑑(Sensorial Tasting)
感官品鑑無異是當前最普遍、最令人熟悉的品鑑方式(或手法)。
不同國家的人在品飲布根地佳釀時、閱讀著公版的教材學習到布根地產區的點點滴滴並消化之後,可能會對”布根地風土”有了”自己的詮釋”,並將葡萄酒教育單位學到的那一套品鑑SOP用於品鑑布根地葡萄酒上。我個人認為,品鑑手法沒有對錯,也沒有好壞的問題,這些都是我們吸收到現有資訊、知識後的行為反應。
當代”
感官品鑑”的順序:
看(視覺)→聞(嗅,鼻前嗅覺) →啜(觸覺) →喝 (味覺+鼻後嗅覺)。
狹義的感官品鑑側重"視覺"與"嗅覺"。還有一項未在上圖出現的感官:"聽覺”。
這項感官反饋可以發生在品鑑之前或之後甚至品鑑過程中的任何時間"運作”,聽到酒的聲音(如氣泡酒入杯時;聽見葡萄酒相關資訊(如品種、產區、釀造者、年份、價格等等)等等。聽覺這個感知器官,儘管沒有視覺主導的地位明顯,但也會影響我們對品鑑感知的判斷。
看(視覺):
正如一位神經科學家所言,
「我們首先用眼睛吃飯」。(感官品鑑的體驗已經開始了!)
臉書/IG Po出的美食、美酒照,透過手機跟電腦是聞不到氣味的,但透過視覺,看到了影像、文字描述,我們甚至可以靠著想像,隔空品嚐了…
另一位神經科學家,Andreas Keller博士表示,在2011年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超過一半的年輕人承認,他們寧願放棄嗅覺能力,也不願放棄智慧型手機(smartphone)。”視覺”在感官品鑑中的重要性可見一斑!
當您看著葡萄酒被倒入有柄玻璃杯中時,神經元(大腦內傳達訊息的細胞)會投射到您的視覺皮層以創建場景圖像。你對這種液體的認識會啟動負責記憶的大腦區域,將您對葡萄酒的心理模式引入有意識的思考。也許您正在檢查葡萄酒的色調或渾濁度,形成對即將到來的風味的概念。越來越多的文獻強調,特定的顏色與特定的口味相關。科學家研究發現,
當視覺訊息(例如顏色)與嗅覺訊息(例如香氣)發生衝突時,視覺具有最終決定權。相關的科學實驗論證如下:
圖片來源,2020 年《神經語言學期刊》)
大腦影像資料 (fMRI) 顯示響應視覺刺激(上方圖)或嗅覺刺激(下方圖)的平均功能性大腦活化圖(活化區域以紅色表示,下方圖的紅色區域非常小)。
在大腦中,識別視覺刺激期間涉及和參與的區域約佔皮層表面的 16%,而當存在嗅覺或味覺刺激時,該區域僅佔皮層表面的 1%。
視覺佔據主導地位,以至於它抑制了其他感官並壟斷了我們的大腦用來做出決定和做出判斷的訊息。因此,涉及腦部造影的研究表明,當眼睛閉上時,味覺和嗅覺中心的活動會增加,而當視覺訊息恢復正常時,味覺和嗅覺中心的活動會減少。
為什麼要用黑杯、用盲飲套袋?
顏色的影響延伸到顏色強度:葡萄酒的顏色越深,感知到的芳香就越濃郁。因此,當我們品嚐葡萄酒時,
視覺訊息可以完全改變我們對葡萄酒的芳香分析。
閉上眼睛一會兒,可以讓大腦重新平衡不同的感覺通道,並增加嗅覺和味覺中心的接受能力。面對氣味和顏色之間的不確定性,視覺優先並引導我們做出損害嗅覺的決定。
圖片來源:Hardys Tasting in the Dark: A Wine Sensory Experience
為什麼都用黑杯了,還要帶上眼罩?視覺干擾其他感知嗎?
研究表明,"看見”他人的情緒表達會影響我們的嗅覺感知。這是由於大腦中被稱為梨狀皮質的區域的活動在氣味感覺之前就被啟動了。梨狀皮層處理視覺資訊,並產生一種特定香味聞起來令人愉快或不愉快的預期。
因此,當我們在聞到氣味之前如果"看到”他人帶著厭惡的表情時,我們可能會"預期"這個氣味是令人不快的。這種"期望"會影響了我們對氣味感知的判斷。
圖片來源:YouTuber:No Sediment
除了顏色之外,其他視覺訊息(例如看到葡萄酒的酒標或價格)也會影響我們的判斷。我們大腦中的視覺優勢會產生偏見,並覆蓋我們的鼻子告訴我們的關於葡萄酒的資訊。鑑於與嗅覺相比,視覺在解剖學上具有進入大腦語言區域的特權!
聞(嗅,鼻前嗅覺):
盡管本書對”嗅覺至上”的品鑑潮流嗤之以鼻,但我不得不說,當您需要分辨剛開瓶的佳釀是否corked的時候,只有依賴嗅覺可以告訴您答案!這裡的嗅覺指得正是鼻前嗅覺(orthonasal smell)。演化的歷史告訴我們,人類靈敏的嗅覺顯然是為了幫助我們定位食物,並避免在品嘗之前食用變質的食物。
圖片來源:winefolly網站
阿源師(照片右邊第一位)
我認識一位真正的盲飲高手,阿源師(陳信源老師,AOW WSET課程講師),記得有一次在AJ聚會,我帶了一款德國Sauvignon Blanc居然corked了,但阿源師喝上兩口就猜中了,我相信他當下並不依靠鼻子,其品鑑的功力令人讚嘆!
嗅覺是一種雙重感覺;氣味刺激可以透過吸氣(即鼻前嗅覺)和呼氣(即鼻後嗅覺)來傳遞。感官品鑑較強調前者。
當氣味分子透過鼻子吸入或從食物或飲料中通過口腔上升進入鼻腔時,嗅覺就開始了。這些分子與向嗅球發出信號的受體結合,從而啟動更廣泛的神經信號級聯,負責氣味識別、記憶和情緒。代表大腦對特定氣味的反應的神經活動構成了氣味圖或氣味圖像。雖然氣味模式非常複雜且是無意識地記錄的,但它們的識別對於氣味感知至關重要。
圖片來源:以karelnoppe / Patrick J. Lynch, medical illustrator為素材,自行合成
短暫旋轉酒杯以釋放葡萄酒中的香氣後,您將酒杯舉至鼻子處並深吸一口氣。從酒杯中飄出的芳香分子進入您的鼻子,並與鼻腔中投射的受體相互作用。到嗅球。當您聞一杯黑皮諾時,葡萄酒中釋放的芳香化合物會啟動您的嗅覺系統,其方式與您之前下意識地歸類為其他日常氣味的衍生物的風味和氣味類似。
布根地黑皮諾香氣具體表現一覽表,圖片來源:自製
在享樂主義的時代,布根地葡萄酒的香氣表現,對消費者而言,顯得極其重要,香氣甚至影響它的價格。舉例布根地的黑皮諾,凡是具備明顯花香、果香的酒款,即使結構鬆散,酒體孱弱,但依舊受市場追捧,具備這類香氣的酒款,售價往往超過許多有”風土內涵”但香氣稍顯含蓄的酒款。台灣一位酒專的CEO曾經不只一次跟我說,NSG(Nuits-Saint-Georges)的酒是票房毒藥。然而,Vosne-Romanée與Chambolle-Musigny兩個村子具備花果或香氣的酒款,會讓你的荷包大失血!
人體的嗅覺接受器神經元,約每四十天會置換一次,並且終生如此;這是人體中少見神經細胞能夠不斷再生的情況,而此一神經細胞再生的來源,可能位於大腦的下側腦室區(subventricular zone),也是最早在成人腦中發現神經幹細胞的位置。(感冒後嗅覺只會喪失一段時間,因為嗅覺接受器細胞再生之後,嗅覺就可以復原!)
Jean Lenoir設計的 LE NEZ DU VIN 酒鼻子,公認是感官品鑑訓練嗅覺的重要輔助工具。但您是否發現,在本書《Geosensorial Wine Tasting》出現89次的礦物感、礦石氣味,在酒鼻子的香氣組裡面是沒有的。時下熱門的還原香氣(硫醇類香氣)風格,在酒鼻子的54種氣味模板中也聞不到。
不要傷心,不用難過!
您是否發現,明明跟大家在同一時段、用同一款杯具喝同一款酒,就是會有幾位”感官品鑑大師”的品酒筆記,寫出一些你感知不出的氣味,大師們往往信手拈來輕易出現7、8種不同香氣描述,華麗詞藻看得讓我們懷疑人生,是我們的嗅覺有問題?還是我們書讀的不夠多?排除”裝B”的寫作模式,我們必須承認,人生而不同!
生理性别就是一個先天性的差異。女性在氣味記憶與辨識上較男性具有先天的優勢,研究顯示有兩種說法:
(1)女性嗅球區的細胞比男性多了43%
(2)女性的嗅覺神經元,比男性多了約50%
巴西神經科學研究所Roberto Lent教授透過”大腦生物學的實驗”,發現了性別差異與嗅覺靈敏度之間的關聯是在大腦。研究團隊使用一種 isotropic fractionator (中文譯:各向同性分餾器)探測儀深入鼻腔,探測受測者在接受嗅覺資訊時,沒有跡象顯示兩性的嗅神經數目有所差異。不過大腦嗅覺區的腦波反應男女卻截然不同,女性腦部被活化區域的大小確實比男性大(從構造解剖也可計算女性在該區的神經元細胞比男性大約多了50%)。女性腦內比男性多出的這些細胞,或將導致女性藉由嗅覺來喚醒記憶的能力比男性強,從而強化了心理層面的感受能力。以後看到女性酒友的品酒筆記如此豐富詳細,別太驚訝,在嗅覺感知上,男性酒友先天已經輸在起跑點!
“感官品鑑”最迷人之處,也是最迷惑人之處,正是學習香氣的感知與表達。
您是否曾為了寫品酒筆記,苦苦尋找字詞來形容葡萄酒的芳香? 您的基因、嗅覺靈敏度可能是與生俱來,但將氣味的名稱與芳香感覺聯繫起來並不是與生俱來的能力,這是一項需要學習的技能。所以…
1.氣味的感知是可以透過學習與訓練之後,有限度的進步
2.氣味與記憶和情感緊密相連
3. 您的生長背景、文化教養也會影響嗅覺感知的表達
有60/70歲的總統、60/70歲的法官、60/70歲的健身達人,60/70歲的CEO,但是您有見過年紀超過60/70歲的現任盲飲冠軍嗎?如果沒有,為什麼?
本圖說明,嗅覺閾值如何在同一代或同一年齡組的人之間變化,並且在代與代之間也存在差異,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嗅覺的敏感度會降低。 在沒有任何明顯疾病的情況下,嗅覺自然老化及其衰退的機制仍不清楚。透過測量健康人群從童年到老年的嗅覺功能參數(閾值的絕對值)進行研究。
“嗅覺閾值的絕對值”數據來自義大利的一項觀察性研究,該研究有622名5到105歲的參與者參加。使用”正丁醇刺激物”,作成9個組不同濃度的排列提供給參與者,同時使用電子鼻進行監測。
通過這個實驗,我們可以發現”嗅覺閾值的絕對值”與年齡相關的變化並不是連續的;相反,有多種嗅覺表型。定義了三種不同的與年齡相關的表型,稱為「青少年」、「成年」和「老年」。盡管數據表明,嗅覺並非隨著老化而立即呈現線性下降,但可以確定的是,以葡萄酒感官品鑑中的嗅覺感官敏感度來看,即使品飲經驗不足的年輕人,大概率會比身經百戰、喝遍大江南北的大叔大伯們來得敏銳!
三、地感品鑑(Geosensorial Tasting)
圖片來源:知味葡萄酒微信公眾號
“葡萄酒是用來喝的,而不是用來嗅的” 聽說,這是Henri Jayer在厭倦聽到侍酒師、酒評家和品酒師背誦香氣經文時常說的話!
無論是哪一種流派的品鑑方式,都需要用到我們的感知器官,只是”地感品鑑”強調利用感知器官的順序不同於”感官品鑑”的順序。
“地感品鑑”強調的順序:
啜(觸覺) →喝 (味覺+鼻後嗅覺) →聞(嗅,鼻前嗅覺) →看(視覺)
啜(觸覺)
這個感官運作已經在口腔裡了,但”地感品鑑”把它跟”味覺與鼻後嗅覺”區分,主要是在感知液體(酒體)的觸感。
“天鵝絨手套裡的鐵拳”,這句話常被用來形容優質布根地黑皮諾,尤其是Chambolle村的黑皮諾。短短的九個字,一語道出酒體的質地、結構等感官感受,這句話的感知用不到嗅覺。
地感品鑑對於幾組”觸感”(它與單寧有關)的表達,主要呈現如下:
1. 質地(Texture)
2. 濃郁度(Consistance)
3. 黏稠度(Viscosité)
4. 柔韌度(Souplesse) 葡萄酒中的觸感廣泛的被定義為”
質地(Texture)”。質地是指口感的品質,從光滑絲綢...到刺骨粗糙。它通常用與織物感覺相關的術語來表達(如絲絨...)。這就是為什麼人們談論葡萄酒的顆粒感以及它的品質與單寧的品質具有直接相關的原因了”。
濃郁度(Consistance)比較好理解,除了氣候,有時候跟萃取程度、酒精發酵時間等等釀造工藝有關聯。跟波爾多相比,布根地普遍可被歸類為”弱滋味”的葡萄酒,在布根地不同酒村之中,也會因為產區行性與風土特徵的差異,有濃淡之分。但近年來年輕人接手酒莊,釀造風格呈現多元化,很多酒莊逐漸跳脫出”傳統”,有時候,不管你用什麼品鑑法,要盲出地塊,難度越來越高,答案往往任眾人跌破眼鏡!
Frederic Cossard出品(圖片來源:自拍)
盲飲,你做夢夢三天也不會猜到這是Gevrey-Chambertin《La Justice》
感官品鑑比較少提到"黏稠度(Viscosité)",這個術語早在西元1380年就由Evrart de Conty在他的著作《亞裡斯多德問題》中提及:~一種奶油般的、油膩的物質從中流動出來。”這種由糖分、酒精和甘油的組合。
本書指出,對黏度的評估也揭示了葡萄酒單寧的品質:圓潤、豐滿、精緻、奶油狀、油膩...或者堅硬、堅定、苦澀...書中第50頁更直接指出產出即時且油膩黏度的最偉大的布根地產區:Clos de Vougeot及其最佳地塊(Grand Maupertui,En Musigne...),Mazoyeres-Chambertin,Richemonne(Nuits-Saint-Georges),Clos des Epenots(Pommard),Clos des Santenots(Volnay)...但我個人對書本提到地塊持保留態度。
圖片來源:《Tannins Make the Wines Go Round》
提到的單寧,一般給人的印象是”澀味”,它被歸類為一種觸覺,它沒有任何”味道”但引起生理反應,特別是對唾液的分泌時反應。 單寧的收斂作用並不總是相同的,年輕的葡萄酒中,單寧分子以非常簡單的形式存在,並且具有與唾液中的蛋白質黏蛋白結合的特性,並通過使其凝固,引起乾燥和粗糙的感覺,即唾液的潤滑作用大大減弱。正因為如此,引起這種感覺的單寧被定義為「侵略性」。隨著時間的推移,在葡萄酒的熟成過程中,單寧傾的分子傾向於聚集從而形成更大的分子,這些分子也更複雜、當單寧分子達到這種狀態(陳年紅葡萄酒的典型狀態)時,它們就會失去“攻擊性”,並賦予葡萄酒圓潤、柔和的特性。我們可能會形容”這酒口感很絲滑”…。
此外,地感品鑑也重視葡萄酒在口腔中的幾何形狀(這很抽象),藉由唾液的分必,
我們可以形容葡萄酒在口腔中的幾何結構,譬如常聽到的形容詞如"飽滿","宏大","扁平","空洞”等等。口腔觸覺反饋到幾何形狀是蠻抽象的形容。但經過不同酒款的比對,它使我們能夠建立對葡萄酒的心理表徵和口腔觸感的圖像,這對於欣賞葡萄酒的特性和識別風土至關重要。
喝 (味覺+鼻後嗅覺)
地感品鑑強調味覺(與唾液分泌有關)以及鼻後嗅覺的具體呈現如下:
1. 活力感(Vivacité)--(酸度是重要指標)
2. 礦物感(Minéralité)--(與酸度共生,布根地風土的精隨)
3. 長度(Longueur)--餘韻
4. 香氣持久度(Persistance Aromatique)--餘韻
品鑑時,我們真正感知到的不只是酒,而是酒與唾液的混合物,正是這種混合物引發了上述的生理反應。感知到葡萄酒在口腔中的”幾何形狀”也需要有唾液。
唾液對人類發揮重要作用,沒有唾液就無法保持良好的健康。唾液具備強大的緩衝能力,將口腔的 pH值維持在接近7(即中性)。葡萄酒的pH值呈酸性,約3點多,一旦進入口腔,唾液就會發揮調節作用。在品嚐過程中,感知到葡萄酒中礦物感會增加了唾液的產生;同樣,在胺基酸或其他礦物感的存在下產生的唾液比葡萄酒的酸度產生的唾液更飽滿、更圓潤。
圖片來源:Apprendre à déguster un vin素材改編
根據所刺激的腺體,唾液腺會產生三種類型的唾液:
1.位於口腔前部的”舌下唾液腺”產生相當黏稠的唾液,但數量有限;
2.”腮腺”在後部產生的唾液更豐富且更具流動性。
3.”下頷腺”,位於舌側下方,唾液相當豐富,但黏稠一些。
味覺由口腔中的味覺細胞組成,它們對您所食用的食物和飲料中的化學化合物做出反應,並向大腦中的味覺複合體發出信號,以產生您對味道的感知。這些味覺細胞負責感知所有五種味覺模式:鹹、甜、苦、酸和鮮(這幾年還有文獻承認脂肪味甚至金屬味)。相對於嗅覺系統(有 400 個受體),味覺系統只有 29 個受體,透過"感官品鑑",可輕易描述出華麗的香氣詞彙,但光靠味覺的描述,卻乏善可陳。
在全球流傳N年的”味覺地圖”,直到21世紀的今天,坊間還是有人引用這幅圖作為飲料、美食品鑑的指導,特別是在品嚐咖啡或葡萄酒的場合,時不時出現在講師的PPT頁面,要了解味覺對葡萄酒感知的重要性之前,我不得不澄清這件事。
錯誤的味覺圖(圖片來源:風傳媒)
這個故事要從100多年前說起,David Pauli Hänig,德國的生理學家,於1901年,他以《Zur Psychophysik des Geschmackssinnes》(《論味覺的心理物理學》)為題發表了他的研究成果,文章中出現他實驗後繪製的舌尖上的四種經典味道分佈。(那個時候他還不知道「鮮味」,因為七年後,日本科學家池田菊苗(Kikunae Ikeda)才描述了"鮮味”。)
David Pauli Hänig其實想展示他實驗觀察到甜、鹹、苦、酸的味道強度終,儘管他意識到所有的味道都可以在舌頭的每個區域被感知(不同區域之間只有百分比差異)。
在那個年代,有這樣的感官研究成果已經非常厲害了!
時隔40多年來到1942年,哈佛的心理學家Edwin Garrigues Boring在解讀David Pauli Hänig原文資料時,把圖示的相對敏感度,當成了絕對敏感度,舌頭各個部位對應的各種味覺的靈敏度,不知道被誇大了多少倍。當時,他還將這些內容寫進了自己的著作《Sensation and Perception in the History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實驗心理學歷史中的感覺與知覺》)中。翻譯成英文後,全球流傳。
因為直到1974年1月,匹茲堡大學的Virginia Collings又重複了David Pauli Hänig的實驗。她檢查了過往的研究,並召集了一批新的志願者,以驗證他們不同舌區對各種分子的嚐出的閾值。這15名志願者口內的不同舌頭區域,分別會被滴上不同濃度的氯化鈉(鹹)、蔗糖(甜)、檸檬酸(酸)、尿素和奎寧(苦味)。實驗到最後,她確實發現了每個舌區對各種味道的嚐出的閾值有所差別。但各區的閾值差別是非常微小的,幾乎沒有任何實際意義。從那時起,才開始有人反駁這張廣為流傳的味覺地圖。
比較貼近實際狀況的味覺地圖
品嚐甜、鹹、酸、苦的能力並沒有被劃分到舌頭的特定部位。接收這些味道的受體實際上分佈在舌頭各處。
錯誤版味覺地圖的產物?
品酒杯是現代人鑑賞葡萄酒,在其各個維度(視覺、嗅覺、味覺)上的絕妙工具,杯子並賦予其複雜、奇妙的附加價值。
Claus Josef Riedel (1925-2004),圖片來源:《The Magic of the Wine Glass》
被稱作現代葡萄酒酒杯之父的奧地利的玻璃器具設計師,Claus Josef Riedel,曾經利用”味覺地圖”,打造了一系列的酒杯。這些披上科學外衣的酒杯,也給葡萄酒行業帶來巨大的影響。儘管現在錯誤版味覺地圖的公信力已經大打折扣,但這種優雅精緻又高檔(價格)的酒杯依然流行。
1956年,感官品鑑(Sensorial Tasting)流派的發明者Jules Chauvet證明了酒杯對嗅覺感知品質的顯著影響。作為一個幾乎獲得諾貝爾化學獎的科學家,他證明這種影響與液體的表面積與體積之比有關,並與複雜液體的表面物理化學特性相關。有興趣的酒友可以去買書《葡萄酒美學》(法文版: L'Estéthique du Vin ,英文版:The Aesthetics of Wine)研讀。
本書(P23/24頁)批評工業葡萄酒(科技酒)並在某種程度上與”感官品鑑”相連結,個人認為有失公允。很諷刺的是,作為地感品鑑的對手流派(感官品鑑),Jules Chauvet居然是Beaujolais產區的自然酒大師!
然而,地感品鑑雖然不喜歡強調鼻前嗅覺的"香氣聖殿”,但畢竟現代不適合用tastevin品酒了,基於這些因素,1969-70年期間,經過調查和實驗,一個工作小組向AFNOR(法國國家標準化組織)以及後來的ISO提出了一種標準品酒玻璃杯。
在1970年9月,得到專家認可後,該玻璃杯獲得了AFNOR標準(NF VO9-110)。這就是所謂的INAO玻璃杯(法國原產地和品質國家研究所)的誕生由來。並已在全球品酒團體得到了廣泛的接受。所有當代品酒杯都是從它演變而來的,通常更高更大 -
本書在杯子這個議題尾聲階段,時不時會酸一下"感知品鑑”與"嗅覺至上”:
它之所以蓬勃發展,要歸功於技術、品種或品牌葡萄酒的成倍發展,以及那些經過精心調配的誇張的評論家和侍酒師們,他們每天都能在葡萄酒中發現新的香氣!
酸度是布根地黑皮諾的靈魂,在”地感品鑑”中所謂的
活力感(Vivacité),正是葡萄酒中各種天然酸度賦予的,也是發酵變化的微妙結果。
酸度,在品酒術語中也稱為生動或活力,是傳達葡萄酒特定產地的自然礦物感的媒介。談及布根地風土特色的礦物感(Minéralité),著名的土壤微生物學家Claude Bourguignon及地質學家Yves Herody,一直很支持布根地葡萄酒礦物感的存在。酸度與它們所含的礦物鹽有著非常微妙的關係,這取決於它們的起源地塊。這種生化過程被稱為"鹽化現象"。它使礦物鹽與葡萄酒的天然酸順暢地融合在口腔中。事實上,來自出色風土(terroir)的葡萄酒其礦物感是無法通過嗅覺察覺的。它必須通過味覺去感受。在味覺的感官中,酸度、礦物感、鮮度,這幾個不需要用到鼻前嗅覺的感知,往往具備一定的關聯性,他們之間關係請等到我後續的文章再詳細介紹。
鼻前嗅覺(orthonasal olfaction)和鼻後嗅覺(retronasal olfaction)是兩種嗅覺體驗,涉及到不同的氣味感知機制和嗅覺區域。
鼻前嗅覺(Ortho-nasal Olfaction):發生在氣味分子進入鼻腔的前部,即通常我們通過呼吸吸入的氣味。鼻前嗅覺主要與呼吸和空氣中的氣味相關,涉及到我們對環境中不同氣味的感知。感官品鑑側重於鼻前嗅覺的呈現。
鼻後嗅覺(Retro-nasal Olfaction):發生在口腔內,當我們咀嚼食物並將其嚥下時,食物中的氣味分子進入鼻咽後的嗅球區域。鼻後嗅覺與食物的味道和風味相關,是品嚐和感知食物風味的關鍵。這也解釋了為什麼嚼食物時,除了口感,我們還能感受到食物的香氣。地感品鑑則側重於鼻後嗅覺。
總的來說,鼻前嗅覺和鼻後嗅覺代表了兩種不同的感知過程,分別涉及氣味分子進入口鼻和進入鼻咽後的嗅球區域。這兩種嗅覺共同作用,更能豐富了我們對環境和食物的感知體驗。
一篇研究報告《嗅覺喪失患者鼻前和鼻後嗅覺功能的差異》中指出,在德國Dresden和瑞士日內瓦的嗅覺和味覺門診接受治療的 19 名患者(6 名男性和 13 名女性;平均年齡,47±3.8 歲)被確定為鼻前嗅覺功能喪失,但他們的味覺幾乎不受影響。證實他們在飲食時仍然享受著不同口味的樂趣。所有這些患者都表現出較低的鼻前嗅覺測試分數,而鼻後嗅覺測試結果表明出功能在參考範圍內。
長度(Longueur)
香氣持久度(Persistance Aromatique)
許多經驗豐富的品酒達人會在葡萄酒懸浮在口中時透過嘴唇吸入空氣,以使葡萄酒充氣。與葡萄酒的旋轉類似,這個過程進一步從葡萄酒中釋放出芳香分子,當你呼氣時,大腦會感覺到這些分子。酒液被消耗過程中,頭部和頸部的X射線觀察表明,當酒液停留在口中時,鼻腔和口腔之間的通道(即鼻咽)是打開的,但在吞嚥時是關閉的。因此,當酒液含在嘴裡時,呼吸會隨著你感覺到酒的味道而發生,雖然吞嚥的當下味道會減弱,但吞嚥之後,酒液與唾液的混合殘留物依然會附著在口腔中,這個時候,我們可以很優雅的說:這支葡萄酒的長度。
法國人稱之為持久度(Persistance),更專業一點的術語稱之為P.A.I.( Persistance Aromatique Intense,中文譯:濃香持久度), P.A.I.的意思:
1.饒舌一點的定義:吞嚥或吐出葡萄酒後,口腔內酒的殘留香氣以接近葡萄酒存在期間的高強度水平保留在口腔黏膜上並擴散的時間。
2.白話的解釋:當您吞下(或吐出)葡萄酒後,葡萄酒的味道在您口中停留的時間。
法國人給它定義的時間單位叫做: Caudalies (1 Caudalie =1秒)
除了P.A.I.之外,法國人還定義了”感知持續的總時間”,也稱作”總芳香持久度” (P.A.T. Persistance Aromatique Totale ),P.A.T.在實務中幾乎沒有使用,因為感知的終點並不準確,P.A.T.比P.A.I.更難預測,並且因人而異。
圖片來源:Genieten (tussen glas en pint)素材改編
餘韻在法國被稱為”味覺持久度”(PG, Persistance Gustative),也稱為”味覺記憶”。這是關於葡萄酒喝完後留下的味道印象(香氣早已消失!),PG比P.A.I.、P.A.T.更主觀,更難精準的量化。
在法國,P.A.I. 可以被視為葡萄酒品質的直接衡量標準。 P.A.I.越長,葡萄酒的品質越高。甚至可以查到每個產區 的 P.A.I. 預期值
(x à x sec.=幾秒到幾秒的意思)
Bourgogne Régionale(大區) : 3 à 5 sec.
Bourgogne Communale(村級): 6 à 8 sec.
Bourgogne Premier Cru(一級園): 8 à 10 sec.
Bourgogne Grand Cru(特級園): 10 à 11 tot 12 sec.
Beaujolais: 2 à 3 sec
Beaujolais Villages: 3 à 4 sec.
Cru du Beaujolais: 4 à 6 sec.
Bordeaux (région): 3 à 4 sec.
Côtes de Bordeaux: 4 à 5 sec
Graves: 4 à 6 sec.
St.-Emillon (région): 4 à 6 sec.
Haut-Médoc, Médoc: 5 à 6 sec.
Communes Haut-Médoc: 5 à 7 sec.
St.-Emillon Grand Cru: 7 à 9 sec.
Médoc 5ieme Cru: 7 à 9 sec.
Médoc 4ieme Cru: 8 à 10 sec.
Médoc 3ieme Cru: 9 à 10 sec.
Médoc 2ieme Cru: 9 à 12 sec.
St.-Emillon Grand Cru Classé: 9 à 12 sec.
Médoc 1ier Cru: 11 à 12 sec.
Pomerol (Pétrus): 11 à 12 sec en meer
Côtes du Rhône: 2 à 3 sec.
Côtes du Rhône Villages: 3 à 4 sec.
Villages (Séguret, Lirac, …): 4 à 7 sec.
Hermitage: 8 à 11 sec.
Condrieu: 8 à 11 sec.
Côte Rôtie: 8 à 11 sec;
Chateauneuf-du-Pape: 6 à 9 sec.
Vin de Pays d'Oc : 2 à 3 sec.
Minervois, Corbières,…: 3 à 6 sec.
Mas de Daumas Gassac: 11 à 12 sec.
Côtes du Roussillon: 2 à 3 sec.
Roussillon Villages: 3 à 5 sec.
Collioure: 6 à 7 sec.
我個人認為,P.A.I.是很進階的品鑑技巧,不限於感官品鑑或地感品鑑,而且P.A.I.的數據相當主觀,缺乏精準性。可以當作自己對不同酒款之間差異的品鑑參考,是一種可以量化的比較值。但在群體對比時,不具公信力。
古代的盲飲王:鑑酒師
通過在口中品嚐特定地塊的葡萄酒,可以欣賞到其特定的輪廓,其曲線和粗糙部分,其深度、質地,更多或更少的黏稠度,其活力感,礦物感和餘韻...所有這些都是其風味的描述詞。地理感官品酒正是一種側重於"地方味道(taste of place)”的品酒方式。
圖片來源:《Geosensorial Wine Tasting》
如果能穿越到古代,當時鑑酒師的功力可能會讓現代的盲飲高手相形見拙…
“地感品鑑”不特別依賴眼睛(視覺)、鼻子(orthonasal smell,鼻前嗅覺)而是善用觸覺、味覺(包含retronasal smell,鼻後嗅覺)
我引用並整理”知味葡萄酒微信公眾號”文章中的一段的內容如下:
~當時的鑑酒師技藝非凡,René Engel,在一次布根地騎士會舉辦的主題活動中講述了一則十六世紀時誕生並流傳至今的傳奇故事,這一故事也啟發了Michel Serres,在他的著作《五感》(Les Cinq Sens)一書中也發表了這個新版本的傳奇故事:
有一位才能出眾的鑑酒師,他能精準無誤的品鑑出布根地山丘每一塊葡萄園(Climats)所產的葡萄酒。於是,同行中有人私下偷偷地在某塊從未種過葡萄的地上栽種了一片葡萄園。數年過後,此園的葡萄釀成了葡萄酒,拿給這位鑑酒師品嚐,猜想他必定鑑別不出!沒料到鑑酒師盯著試酒碟中的酒,在口中幾經回轉,然後輕撚鬍鬚……最後鑑酒師說到:“各位,很抱歉!這款酒不在!”~
四、體驗與實踐
列舉幾個例子,體驗感官品鑑與地感品鑑
2017年份Domaine Hubert Lignier, 1er Cru 《Les Chabiots》
酸度宜人,酒體平衡,P.A.I. 5~7秒 ,鼻後嗅覺帶出杏香、薄荷涼茶感、尾韻帶櫻桃汁回甘,石灰岩地塊特徵呈現!此酒為Chambolle-Musigny的典範,當之無愧!吞嚥酒液後,PG(Persistance Gustative)綿延,唇齒留香!
文生會PK賽勝出酒款@2022/04/10
2017年份Domaine Antoine Olivier, Santenay "Le Temps des C(e)rises"
酒如其名,品鑑心得:酸爽脆!
酒體較稀薄,但酸度活潑,充滿青春活力感,口腔帶有一股莫名的嚼勁。P.A.I.不長,約2~3秒,但生津,吞嚥後櫻桃汁餘香迴盪口中,台幣千元以內布根地村莊級別,神奇的存在!(年份會有差異,2017年份的尤佳)
感官品鑑:酒入杯中後,酒友們驚呼連連,原因無他,杯中立即飄出”錢的味道,味道”…。論香氣(鼻前嗅覺),絕對是當天24支一級園裡面的榜首!100%享樂主義代表!
地感品鑑:入口後酒體即呈現異於其他家酒莊的”飽滿感”,但杯醒4小時之後,在褪去華麗的香氣之後,所展現的是地塊賦予葡萄汁胺基酸、礦物質與酵母菌的協奏曲。酸度中等,略帶茶香,尾韻微苦,結構中短不悠長。口感整體表現平平,價格於品質稍有背離,P.A.I.約3~4秒。
盲飲並猜對:2017年份Dog Point Pinot Noir@2021/08/27
感官品鑑:香氣表現Sylvain Cathiard style(霎那間),我用了”視覺”觀察酒友的表情並發現瓶口螺旋紋路,斷定對方不可能帶Sylvain Cathiard。
地感品鑑:酒體偏淡,年輕稚嫩,層次變化少,口感扁平,P.A.I約2秒
2018年份Henri de Villamont Savigny-Lès-Beaune 1er Cru《Clos des Guettes》
據說,Charles Lachaux因為喝到Leroy的 Savigny-Les-Beaune 1er Cru
《Les Narbantons》,受到了啟發,而我則是喝到本款酒之後,發現此酒可以說是Savigny-Lès-Beaune產區的逆襲!我個人N+1次品嚐後,確認過眼神,買了一箱。
此酒醒酒3~5小時之後尤佳(瓶醒),口感中等飽滿,P.A.I.約3~5秒。整體表現可超越他家的Chambolle一級園酒款,價格特別親民。我個人給予高度的讚賞!
Chambolle-Musigny品酒會@21酒窖_2023/12/29
感官品鑑:Thibault Liger-Belair(Successeurs款),在2016年還可以釀出充滿高級感的香氣(俗稱:錢的味道),且入杯後2小時持續不墜,空杯餘香迴盪,榮獲”香氣王”當之無愧。
地感品鑑:儘管價格已經水漲船高,但把錢花在Francois Berthrau的酒上面,一點都不會心疼。口感極富層次,像3D打印機塞進你口中工作一般,吞嚥後妥妥的櫻桃香氣附著在口中久久散不去,酸梅湯等級的生津感,幾乎《Les Charmes》的天花板!
2018年份M.Chapoutier Saint
Joseph Les Granilites
2017年份M.Chapoutier Saint
Joseph Les Granits
全世界在這種價格區間,可以把瑪珊(Marsanne)做成這種境界的,只有Michel Chapoutier了。無怪乎Robert Parker給他家瑪珊這麼多滿分。雖然這兩款出自稍弱勢的Saint Joseph,但酒體豐滿、口感滑潤,Les Granits更具礦物感,Les Granilites搭配龍蝦湯更是一絕。P.A.I.4~5秒!
2021年份Jerome Galeyrand Gevrey-Chambertin《La Justice》
酒商表示,香氣表現台幣3萬以內無敵手(台灣市場),我信!
感官品鑑,無法很明確表達具體是哪一種花香,但香氣明確且可持續3小時不墜,《La Justice》並非特別優質地塊,酒莊可以做成“滿庭香 ”,功夫!
儘管口感乏善可陳,感受不到甚麼礦物感之類的,酒體略顯扁平,P.A.I.約2秒甚至不到,但是在這個享樂主義的時代,似乎喝布根地的人更在意的是聞香了!
2015年份Domaine Quivy Gevrey-Chambertin 《En champs》
醒開來的基本香氣是一定有的,但誘人的程度遠遠不及Jerome Galeyrand的五分之一 ,這點必須坦承。
地感品鑑:經過這幾年品鑑Quivy的系列酒款,他家擅長做口感。
這支酒精妙之處在於口感的變化,不同於其它有尾韻可回甘生津的布根地佳釀,此酒中段就開啟”深邃模式”,比一般好酒提前拉到口腔前端,然後一路絲滑到吞入咽喉,奇妙的感覺罕見,「驚豔」兩字已無法形容!其餘的不扯了。(每個年份表現不盡相同但調性相似)
如果硬是要談CP值(性價比),Quivy 家的《En champs》,大區的價格(台灣市場行情),一級園的品質,特級園的感動!
五、結論
品酒以及品酒詞彙的表達,是個人感知器官與品味、文化的綜合表現。
無論是當代流行不墜的感官品鑑,亦或是布根地古老流派的地感品鑑,在我看來,掏腰包的消費者自己習慣用啥方式品就用啥方式,怎麼舒服怎麼來!
但俗話說:”技多不壓身”,在理解感知器官之間的關聯性之後;在體會布根地風土品鑑的核心之後;在瞭解現代醫學科學佐證之後,我們可以在不同場合,搭配運用此兩種不同的品鑑技巧,提升自我的鑑賞能力,增加品飲的樂趣。
要更上一層樓,巧妙地運用這些品鑑技巧,葡萄酒與食材之間的搭配,將是更有趣的味蕾探索。Voilà!
後記:品酒會規劃
龍年(2024),我將至少辦一場結合感官品鑑、地感品鑑、以及布根地風土葡萄酒的品酒會,一次滿足三項訴求,敬請期待!
References
1. The Taste of Wine: The Art and Science of Wine Appreciation
(原著《Le Gout du Vin》的英文譯本,原作者:Emile Peynaud)
2.《味覺獵人》:舌尖上的科學與美食癡迷症指南
Taste What You’re Missing The Passionate Eater’s Guide to Why Good Food Tastes Good,原著:Barb Stuckey
3.《品嚐的科學》:從地球生命的第一口,到飲食科學研究最前線
Tasty: The Art and Science of What We Eat,原著:John McQuaid
4.《葡萄酒宅神》:我在侍酒師世界臥底學到的事
Cork Dork,原著:Bianca Bosker
5.《微醺之後,味蕾之間》
原著:楊子葆
6.“酒神賈葉推崇備至的風土品鑑法,完全刷新了我的品酒認知”
原創 Yunwei 知味葡萄酒微信公眾號( 2019-11-29)
7.“氣味的科學(和神經科學)”
微信公眾號:中外香料香精第一資訊 (原創: Kafkaesque)
8.“Differences Between Orthonasal and Retronasal Olfactory Functions in Patients With Loss of the Sense of Smell”
Basile Nicolas Landis, MD; Johannes Frasnelli, MD; Jens Reden, MD; et alJean Silvain Lacroix, MD, PhD; Thomas Hummel, MD
9.“NEUROENOLOGY: THE BRAIN SCIENCE BEHIND WINE TASTING”
MARCH 26, 2021 by EMILY OLEISKY
10.“The Olfactory System and Your Sense of Smell”
by Regina Bailey(Updated on August 17, 2021)
11.“The Secret of Sensorial Tasting”
DiWineTaste (Issue 155, October 2016)
12."Q+A with Neurobiologist Stuart Firestein on Smell, Taste & Consciousness"
by Bernard Baars, PhD
13.“On the Predatory” Influence of our Eyes on the Taste of Wine”
Gabriel Lepousez Wine Education & Careers 04 November 2021
14."The Color of Odors"
Gil Morrot Unite´ de Recherche Biopolyme`res et Aroˆmes, Centre INRA de Montpellier, Montpellier, France and Fre´de´ric Brochet and Denis Dubourdieu Faculte´ d’œnologie de l’Universite´ de Bordeaux 2, Talence, Franc
15.« Goût et Amour du Vin, comment séduire le consommateur ? »
8 novembre 2012 à Ferrals-Les-Corbières
作者簡介:劉家齊(Michael Liu)
1972年出生於臺北市,1998年投入電漿設備製造業迄今逾25年。同年從喝波爾多入門葡萄酒,兩年後喝到人生第一瓶布根地黑皮諾(1996年份的Domaine Michel Gros Chambolle-Musigny ),深得我心,從此情定布根地!
本人沒有考取任何跟葡萄酒相關的證照,透過品酒會、請教達人專家、拜訪酒莊等方式自學相關布根地風土與釀造知識,並於學習過程中,將自身體驗與心得消化後整理分享給熱愛葡萄酒的朋友。自2009年起,陸續發表葡萄酒相關文章於QQ/微信公眾號/Google部落格等平臺迄今合計逾300篇;150萬字。未來,在自己的工作之餘,將持續以一個自學者觀點、消費者視角,理科男的手法,分享更多與葡萄酒相關的資訊及心得,期待能夠抛磚引玉,以酒會友,廣結善緣!
微信公眾號/Google部落格:麥克的秘密花園
掃一掃或是長按以下圖片,點擊"識別圖中二維碼",
關注微信公眾號:『麥克的秘密花園』(或搜尋微信公眾號ID:chambolle-musign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