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錢事小,造成的內心陰影,反而使得越來越多酒友開始排斥或疏遠布根地佳釀,這才是負面結果。又愛又恨的情懷充斥…
為甚麼推薦上夜丘?
(1)布根地產區氣候暖化,上夜丘「因禍得福」
(2)品質蒸蒸日上,好年份更優
(3)尚無人炒作,價格平實,淘寶熱區
關於上夜丘產區的簡易描述
如上圖所示,產區呈現零星區塊散落在布根地的精華區"金丘"的西側,有因為造山運動產生的許多丘陵地型,這些與金丘相似的山坡,稱為上丘區(Les Hautes Côtes),上丘區還分南北兩部分,北部的稱為上夜丘(Hautes-Côtes de Nuits)
本區屬於地方性的AOC,沒有特級園、一級園的加持,分級制度遲在1961年才制定。目前有16個位於上夜丘,以及四個位置在夜丘區的村莊可生產本區的酒,也就是適用於上夜丘的AOC。相對於金丘,上夜丘的海拔偏高一點(約300~
由於上夜丘的海拔較高,氣溫更加涼爽,因此,這裏的葡萄比夜丘的晚熟一點,其酒體跟夜丘相比,普遍要淡薄些,但若碰上好的年份(如
許多上夜丘的酒莊以前其實不是很專注於釀酒,而是以農業與畜牧業為主,反而釀酒只是副業。本產區葡萄種植密度低,並且葡萄樹大多為高籬笆種植。
列舉:dph(Domaine Patrick Hudelot)
Hautes-Côtes de Nuits "Les Genevrières",2010
在1950年代初,Patrick Hudelot 酒莊種下了第一批葡萄樹,小面積而有限的種植直到1960年代才真正開始擴張。今天,酒莊總面積拓展達到30公頃。酒莊擁有30公頃的葡萄園(22公頃Pinot noir,6公頃Chardonnary,2公頃Aligoté)使dph成為高夜丘區最大的生產者之一。在2000年,dph酒莊決定轉換成自然的生產方式,並在三年後轉換完成,第一個正式的有機收穫是在2003年份
dph酒莊獲認證為有機農業
本瓶酒產自於單獨的小塊土地上,靠近夜-聖喬治,叫作"Les Genevrières(刺柏,或稱杜松。布根地常見以植物名命名地塊)。這片產區在粘土和石灰石土壤上,地勢很陡,但是葡萄園的斜坡可以接收到最多的陽光。葡萄藤平均年齡為25 - 35 年。
葡萄經篩選和完全除去果柄,然後在酒槽裏自然發酵3周,每天例行壓沉槽頂的精萃成份及果皮浮游物質,也可能操作使葡萄酒汁自槽底翻上迴圈,以有利於發酵。此酒在裝瓶之前在橡木桶內陳釀12個月(20%的新橡木桶)。
此瓶有機釀造的上夜丘佳釀,每瓶售價約1000~1400元台幣,2010年份已經可以開瓶,雖然尚屬年輕,但開瓶後的香氣代表了典型的黑皮諾葡萄的小紅莓果香味,櫻桃味較不明顯,充滿有機栽種的典型花香。酒色淺、酒體淡,但是香氣十足,酸度不高,入口飽滿圓潤易接受。我個人的感覺是迷你版的DRC大埃雪索……
所以這個味也正是布根地黑皮諾的典型表徵,是美國或澳洲、紐西蘭學不來的特殊香氣與口感。入口尾韻雖不長,但是其香氣隨開瓶後瓶中醒酒40分鐘之後,才逐漸綻放出現花香與香料氣味,入喉依舊柔順。非常宜人的一支酒,以 vins de Bourgogne的等級來說,絕對是一支黑皮諾的敲門磚,絕對不會讓你踩到地雷的一支酒。我個人相當推薦。
延伸推薦
其餘有釀上夜丘酒的酒莊非常多,我無法一一推薦。但本產區值得布根地愛好者花點時間自行嘗試、探索。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布根地怪咖級大內高手之一的DOMAINE BIZOT也在此產區插旗。足見有心人士眼光一致…
結論
越來越多的酒莊開始向上夜丘產區開發。夜丘的葡萄園開發已趨近飽和,且葡萄園售價已經是天價.......要擴張的代價實在太高,上夜丘實為夜丘的後花園,尚可開發的新地帶,重點之一是酒質日漸優秀,酒價還沒被炒作太離譜,值得內行者花時間尋寶。下一回將繼續推薦上夜丘的一支很特別的白葡萄酒,一樣精采好喝!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